close

2022.03.12時代革命.jpg        

       史實改編的電影總能打動我,不論是《一八九五》、《十月圍城》抑或是《賽德克巴萊》……在我的記憶中,人生第二部看的電影即是《一八九五》,講述1895年乙未戰爭中,客家村莊義勇軍領袖吳湯興保護家園,率眾與日軍的抗戰過程。當時看完這部電影後,便開始研究相關歷史,甚至將電影觀後感寫成詞選作業。

 

〈念奴嬌〉「觀國片《一八九五‧乙未》後所感」

    往昔何憶,汗青載、窺見蹤跡悲歎。乙未時局,臨動盪、違抗夷敵赴難。斷壁殘垣,烽煙四起,紊亂人離散。繁華如夢,驟然疆土丕變。 

    瞵盼存續城隍,俯思而慨嘆,漂零蓬斷。義士傾亡,悲慟處,碑誌空留羈絆。訪古尋幽,然沉思謹記,鑑之不亂。多少征戰,僅存無盡聲喚。

 

      然而電影《時代革命》並非改編,而是血淋淋的史實紀錄片,紀錄香港人為信念、價值而勇敢發聲。

      「凡有理解,總有不同。」是大學時期讀文學作品時,陳惠齡教授傳遞給我們的話,正因如此,如何理解與包容不同觀點,成了我們需要修練的課題。謝謝老師讓我們保有自身思想,在文學課中暢所欲言,解讀文學時我總會用自身的角度去揣摩,作者創作這個作品時,是在什麼樣的時空與處境,以致有這樣的創作與感悟。與之共情成了我最容易做到的事,卻也須時常留意是否過度共情,導致過度主觀判斷,而看不清事件的本質。

       片長超過兩個半小時的《時代革命》,在購買電影票時被售票員告知因片長過長需加收10元,第一次得知原來片長過長還須加錢觀看。然而你說兩個半小時長嗎?跟其他商業電影相比,確實很長。對於紀錄片中的日常,已是精簡再精簡的寫照。

      一、人生為何而戰?

       最近因烏克蘭戰爭,新聞上瀰漫著下一個也許是台灣跟中國開戰的氣息,有天媽媽問我:「假如中國打過來,我們要帶什麼逃跑?」,她是用很認真的語氣在問我這個問題。要帶什麼呢?我還真的沒想過這個問題。我想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唯有信念而已。不,聽說死後會喝下孟婆湯,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若是如此,信念也許也帶不走。

      烏克蘭戰爭中,有人願意為了不讓俄軍進攻,肉身擋坦克車、捨身炸橋......電影中香港年輕人(學生)、老農夫陳伯願為自由挺身而出。而我在觀影的過程中,不斷思索的是香港警察、政府官員又是為何而戰呢?是什麼樣的信念,讓他們可以不斷的用催淚彈攻擊年輕人,是基於工作、薪水還是對於國家的效忠……,究竟是為何,我不得而知,但我為香港年輕人的勇氣致敬,人生選擇題,我們會為了爭取自由,甘願做十年牢?抑或是選擇妥協過活呢?而我們又願為了自身信念與價值,付出到什麼程度呢?

      二、我們該往哪走?

       聖雄甘地以「非暴力、不合作」的和平抗爭運動,最終使印度脫離了英國的統治。曼德拉則因經過十餘年罷工、演講、示威,醒悟非暴力政策無法成功,轉向武裝反抗,遭判終身監禁,最終使南非告別種族隔離政策。

     觀影過程我不斷向自己提問的是:「如果我是他們(香港人),我會做何選擇呢?」看完電影《時代革命》後,我仍沒有答案,但我知道的是自己會做些什麼,而非坐視不管。

    三、珍惜當下得來不易

       記得大學時期走進228紀念公園,看完導覽後那份震懾的心情,即便我走出解說廳,心情仍然久久無法平復,深深為受難者哀痛。白色恐怖時期,台灣文學中總有許多隱晦的字句,由於無法瞭解當時的全貌,文本解讀時也不知是自己過度解讀,或者實況比我想像的還糟。
     在這風和日麗的午後,能平靜的敲著鍵盤毫無顧忌書寫的我,感謝前人為自由努力,感謝身在台灣!

敬自由、敬和平、敬香港,願黑暗中找到一片光明。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ancy30737 的頭像
    nancy30737

    郡慧的生活紀實

    nancy307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