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

     曾經在搭乘區間車時,看著車上的移工們,心中油然而生的是,他們真是厲害,年紀輕輕就到陌生的國家討生活,佩服他們的勇氣與堅毅。觀看種族歧視相關的電影時,會覺得很難想像那樣的世界,不理解白人為何要這樣欺負黑人,但捫心自問自己在台灣看到移工時,心中難道沒有一絲排斥嗎?我沒有辦法給予很肯定的答案,那沒來由的害怕與恐懼,也許是因為不熟悉,又或者是自己的不安全感,面對移工的心境還真是矛盾。

    我想因為瞭解而諒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在《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台灣》一書中,記錄著記者簡永達親自到移工居住、活動的地方進行田野調查,訪問移工的第一手資料,讓我們可以瞭解台灣移工的處境與身在台灣的我們不可不知道的社會現況與議題。

    2009年至2018年間,移工因職災失能的人數有2566人,而在台灣死亡的移工高達1540人。也就是說,台灣幾乎每天都有移工變成殘工,每兩天就有一名移工死掉,而這個數字還是被低估的。因政府沒有相關統計,勞動部的移工死亡數字來自雇主通報,但如果雇主不主動通報就沒有登錄。看到這個數字讓我感到相當的詫異,移工在台灣遭受職災的比例竟是如此的高,平時在觀看電視新聞時相關報導怎麼會這麼少,不敢相信我們生活在同個地方。

    描述種族衝突的電影《盧安達飯店》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片段,就是當地居民跟記者說:「太好了!經過你的報導,大家就知道我們當地發生的事情(種族衝突屠殺事件)。」記者回:「人們只會說好恐怖喔!然後繼續吃著他的飯。」我不想成為這樣的人,但老實說自己時常成為這樣的人。一邊看著書裡描述移工職災的故事、移工生下黑寶寶無法扶養的故事時,腦海裡不斷浮出的是「然後呢?」、「身為讀者的我們可以做什麼呢?」

      在《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台灣》作者簡永達與《九槍》電影導演蔡崇隆的座談交流會中,蔡崇隆導演給了我們一個方向,用選票改變一切、學習移工們的語言,即便只是打招呼用語,也表達我們對他們文化的尊重。多善待身旁的移工……等,經由導演的說明,我才知道原來當天導演身上穿的衣服是越南的代表服飾。導演以身作則的在向我們示範,我們可以不只是聽眾(局外人)。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
    全站熱搜

    nancy307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